正文 自传难写

    凡上网之人,又忍不住“指头儿告了消乏”发点帖子的,难免有被删帖经历,偶是老菜鸟,自然也不例外。一直尝试找一本汉英等八国语言对照的《最新敏感词大词典》,终未能如愿。近日又被以美女和“狮子头”著称的我亲爱的淮左名都(该市名□□现可能也已成为“晋祠”)某官网毫无理由地禁言,正像当初毫无理由地被扫地出门、清洗财产,不由引起我惶恐。我所谓发言,不过是老生常谈,也就是后来无奈发到这里的几个小帖,本以为伸手不打拜年人,没想到不仅吃闭门羹,而且从此不许踏进“衙门”一步。既然能禁言,就能雪藏、冷冻、封杀,甚至追讨、追打,追杀,乃至被精神、被上访、被和谐,甚或人间蒸发……。每念及此,让人不寒而栗。想到自己虚度一生,万一哪天“山高水远”,岂不白活,由此有了写自传的念头。查查身边的名人自传或传记,除卢梭《忏悔录》等,其余竟没有什么印象深的,甚至有几本满篇自吹自擂,谎言百出,令人难以卒读。俺一凡夫俗子、草根贱民,既非钦定大夫,也无敕封爵号,既无贵族血统,也无显赫家世,既无辉煌业绩,也不多才多艺,自传不行,就写小传吧,谁知也难以下手。于是,想起老舍先生的《自传难写》和他40岁时的《小传》,重读后,我终于也放弃写小传的念头。

    老舍先生也是注定要被人渐渐遗忘的,一他没在民国时期去世,二他是投湖自尽的,三他无皇亲国戚、也无世交莫逆,他自己都说他只是“写,博大家一笑,没什么了不得”。所以更不会有外国记者采访,广播电视专题。但对于我,至少他的小传就让我终生难忘,至少知道自己更、更“没什么了不得”的了。

    今年是马年,老舍说得好,“好在马上为善,或者还不太晚,多积点阴功,下辈子咱也生在贵族之家,专是自传的第一章就能写八万字。气死无数小布尔乔亚。等着吧,这个事是急不得的。”

    写自传、小传既然不行,不如写一篇读后感吧,谁知,看到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写的作文,我彻底汗颜,从此绝了念头。兹将老舍的《自传难写》和《小传》,以及小学生写的“浅尝老舍之《自传难写》”附于后,算作我不写自传的理由,也敬请各位网友作我万一不幸突然消失的见证。

    老舍:自传难写

    自古道:今儿个晚上脱了鞋,不知明日穿不穿;天有不测的风云啊!为留名千古,似应早早写下自传;自己不传,而等别人偏劳,谈何容易!以我自己说吧,眼看就快四十了,万一在最近的将来有个山高水远,还没写下自传,岂不是大大的一个缺憾?!

    可是,说起来就有点难受。自传不难哪,自要有好材料。材料好办;“好材料”,哼,难!自传的头一章是不是应当叙说家庭族系等等?自然是。人由何处生,水从哪儿来,总得说个分明。依写传的惯例说,得略述五千年前的祖宗是纯粹“国种”,然后详道上三辈的官衔,功德,与著作。至少也得来个“清封大夫”的父亲,与“出自名门”的母亲。没有这么适合体裁的双亲,写出去岂不叫人笑掉门牙!您看,这一招儿就把咱撅个对头弯;咱没有这种父母,而且准知道五千年前的祖宗不见得比我高明。好意思大书特书“清封普罗大夫”,与“出自不名之门”么?就是有这个勇气,也危险呀:普罗大夫之子共党耳,推出斩首,岂不糟了?!英雄不怕出身低,可也得先变成英雄啊。汉刘邦是小小的亭长,淮阴侯也讨过饭吃,可是人家都成了英雄,自然有人捧场喝彩。咱是不是英雄?对镜审查,不大象!

    自传的头一章根本没着落。

    再说第二章吧。这儿应说怎么降生:怎么在胎中多住了三个多月,怎么产房闹妖精,怎么天上落星星,怎么生下来啼声如豹,怎么左手拿着块现洋……我细问过母亲,这些事一概没有。母亲只说:生下来奶不足,常贴吃糕干——所以到如今还有时候一阵阵的发糊涂。

    第二章又可以休矣。

    第三章得说幼年入学的光景喽。“幼怀大志,寡言笑,囊萤刺股……”这多么好听!可是咱呢,不记得有过大志,而是见别人吃糖馅烧饼就馋得慌——到如今也没完全改掉。逃学的事倒不常干。而挨手板与罚跪说起来似乎并不光荣。第三章,即使勉强写出,也不体面。

    没有前三章,只好由第四章写了,先不管有这样的书没有。这一章应写青春时期。更难下笔。假如专为泄气,又何必自传;当然得吹腾着点儿。事情就奇怪,想吹都吹不起来。人家牛顿先生看苹果落地就想起那么多典故来,我看见苹果落地——不,不等它落地就摘下来往嘴里送。青春时期如此,现在也没长进多少,不但没作过惊天动地的事,而且没有存过惊天动地的心。偶尔大喊一声,天并不惊;跺地两脚,地也不动。第四章又是糖心的炸弹,没响儿!

    以下就不用说了,伤心!

    自传呢,下世再说。好在马上为善,或者还不太晚,多积点阴功,下辈子咱也生在贵族之家,专是自传的第一章就能写八万字。气死无数小布尔乔亚。等着吧,这个事是急不得的。

    原载于一九三四年一月《大众画报》第三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