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农业经济模式

    “刚才听你们提到乡村经济如何落实野山县,我觉得应该先从小范围摸索,建立试验区。

    结合李老板从市场上收集反馈回来的信息,再讨论决定这个试验区应该具体到哪种农作物!”

    “总之,让市场来决定,而不是凭个人主观决策!”

    陈安说得轻描淡写,也没说多少!

    可是在计永康和李元亮听来,却是突然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简单的三言两语,却给计永康指出了一条明路,他一直都在摸索中,受计划经济的思潮影响,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固定的框内。

    现在陈安在这个框上开了一个窗,瞬间让计永康知道该怎么做了!

    他激动地拿手指着陈安,竟组织不起语言来表扬!

    “由点带面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这么简单的答案我怎么就没想到?”

    计永康看向陈安的眼神,情不自禁地升起了一股敬佩之意!

    自己摸索了那么久都想不出来农业经济还能这样搞!

    用小范围试验去试探市场反应,说不定不出三年就能够摸索出一条适合野山县农民的发家致富之路!

    当然,具体如何还是得看市场的反应。

    毕竟现在大家都穷,经不起折腾!

    以小搏大,四两拔千斤,放在发展农村经济上还是很实用的!

    旁边的李元亮听了也不由点点头。

    陈安不只是说说而已。

    他自己种磨菇,就是在搞小范围的试验,而且这个市场缺口很大,远了不说,近十年肯定是挣钱的!

    他的方向走对了!

    只要一方做起来,还怕别人不跟着做?

    有头脑,敢行动,这不就是当代的模范青年吗?

    他不由叹道:“陈安兄弟,你有这样的见识,呆在龙门村这小地方,有点可惜了!”

    陈安笑道:“李老板过奖了,我只不过是想得比别人多了一点,跟你比起来还差得远!”

    刚才提到的那些模式,在后世都是很常见的!

    陈安只不过是随口一说!

    而且陈安知道野山县后来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摸索,依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,不上不下。

    然后开始摆烂。

    陈安后来总结过问题出在哪里,就是决策层想全面发展,多种经济作物同时进行,采取淘汰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