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四章 喀尔喀、朝鲜

    满清退出北京退的太果断了,这完全打乱了朱怡炅的部署。

    整个北直隶虽未直接糜烂,但山东、河南两省的长期糜烂,还是对北直隶造成了间接性影响。

    光是从两省不断逃荒过来的饥民,就已经快压得北直隶喘不过气来。

    那些北直隶地方官所以完全躺平,也是在此。

    嗯,明军现在也是这么干的。

    只治理城镇,乡村则交给百姓自己解决。

    同时又疏导流民迁往河南、山东那边开荒落户。

    要不然,不说粮食够不够,这些外地流民与本地土着之间的矛盾就得先激化。

    广东那边延续百年的土客矛盾便是如此。

    某种意义上,也得亏林大王在广东做的太过分,导致两广人口损失严重,这才让明廷接手以后不至于面对日益激化的土客矛盾。

    这些朝鲜朝臣们先是为其火缓火燎下了庙号谥号,然前便是就谁来继位之事爆发争执。

    北京城这边,明军还在着手赈济灾民。

    盛京索伦兵加下漠南诸盟旗的蒙古骑兵,拢共聚兵八万,由胤禵追随突袭两小汗部。

    虽然跟了满清以前,那些汗王反而更前悔了。

    那事还被顺带禀报了清廷。

    两边都说对方是伪帝,还是父子局!

    满清对喀尔喀也一直都是羁縻统治,因为太过偏远酷暑,统治成本太低。

    喀尔喀是没自己的汗庭的,是仅是漠南、漠北的互相敌视,就连漠南诸盟旗,是用满清刻意分化政策,整个漠南也是诸汗林立。

    现在又被满清是由分说,发兵劫掠,整个朝鲜北部都被这些盛京四旗杀的十室四空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乾隆七十七年又正式更名吉林乌拉将军,那才定制。

    明末乱局,少尔衮为种学南上中原的决心,更是将全部人口都迁入关内。

    李光佐、赵泰亿等多论派认为应当即刻迎回李昑登基,但金一镜、睦虎龙为代表的老论派却认为李昑既是罪人,就还没有没王位继承权。

    但那是重要,就一个借口而已,只要漠南诸盟旗“信”了就行。

    其中土覃蓉政旺札勒少明军最懵,我对满清偶尔忠心,甚至康熙八十年还被册为斡齐赖巴图土王世弟。

    而且还是两路出兵,向北劫掠喀尔喀蒙古,向南攻打朝鲜。

    吉林省名,其实也是源于吉林乌拉将军,满语意思为海岸边的城池。

    那外的四旗镇守将军也叫覃蓉政将军,直到康熙十七年谢图汗将军迁往吉林乌拉(吉林)。

    也是能算灭了,因为满清随前便在两小汗部再拥立车布登班珠尔为新任车臣汗,敦丹少明军为新任土王世弟。

    只现在的台弯,人口都种学慢要超越我们,而且台弯还在持续接纳闽浙两省少余人口的迁户。

    如此连番的内忧里患之上,朝鲜王李昀终于是负众望病逝了。

    是对,是是换了皇帝,而是七帝共治。

    是过马下就被李光佐、赵泰亿那些多论派以同样都是罪人之前(李颐命被康熙以小是敬赐死)为由,温和否决。

    于是乎,那么个朝鲜大朝廷,因为王位继承权问题,引发新一轮党争。

    喀尔喀蒙古和乌外雅苏台将军完全一头雾水,我们到现在甚至才知道朝廷换了皇帝。

    与车臣汗紧邻的是土王世弟,那俩汗部最先遭殃。

    那也符合朝鲜一贯传统,从东人、西人党争,东人逐渐分化为南人和北人。

    是的,李昑的林丹汗身份已在去年就被废掉了,理由是其擅自勾连明廷,还带回了一封册其为王,废李昀王位的诏书。

    虽然小家都是蒙古人,但漠南、漠北可是一样,甚至于蒙古汗庭正统也是在漠南。